上期回顾

上一章我们通过AI工具完成了产品的功能设计和技术架构规划:

  • Claude重新定义了产品功能:从简单翻译插件升级为智能英文写作助手
  • Gemini设计了信息架构:清晰的界面结构和用户操作流程
  • ChatGPT编写了详细PRD:完整的产品需求文档,包括功能点和验收标准
  • Gemini规划了技术架构:模块化设计,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为未来扩展留空间

现在我们有了清晰的产品定位、完整的功能规划和可行的技术方案。下一步就是把这些抽象的想法变成用户能看到、能操作的具体界面。


第四章:UI/UX设计与交互原型,让AI帮我们设计用户界面

从功能到界面:设计思路的转变

之前我们讨论的都是"能做什么",现在要考虑的是"怎么做才好用"。

这个转变很关键。很多产品功能很强大,但界面设计得一团糟,用户根本不知道怎么用。特别是Chrome插件,界面空间非常有限,每一个像素都要精打细算。

我的设计原则很简单:

  1. 一眼就懂:用户不用学习就知道怎么操作
  2. 一步到位:核心功能一个动作就能完成
  3. 不添乱:不干扰用户的正常浏览体验

第一步:让ChatGPT帮我设计界面布局

我的设计挑战

Chrome插件的界面有几个限制:

  • 弹出窗口很小(大概400x600像素)
  • 不能太复杂,否则用户看花眼
  • 要支持不同屏幕尺寸
  • 操作要快,不能让用户等

我问ChatGPT的话

我需要设计Chrome插件的界面布局。这个插件是智能英文写作助手,核心功能是翻译,但还有很多高级功能。

界面限制:
- 弹出窗口大小约400x600px
- 用户操作要快速简单
- 界面要支持基础功能和高级功能的切换

用户使用场景:
1. 大部分时候:快速翻译,看个结果就关了
2. 少数时候:要调整设置,查看历史记录
3. 偶尔:要使用高级功能如语法检查

请帮我设计:
1. 弹出窗口的主界面布局
2. 不同功能区域的信息层级
3. 基础功能和高级功能的展示方式
4. 设置页面的组织结构

我希望界面简洁但功能完整,新用户一看就懂,老用户用起来高效。

ChatGPT的界面布局设计

【主界面设计思路】

ChatGPT给我的设计很贴心,采用了"卡片式分层"的布局:

顶部区域(状态栏)

  • 插件标题:"智能写作助手"
  • 当前翻译模式指示:技术/商务/社交
  • 设置按钮(齿轮图标)

核心区域(翻译功能)

  • 大大的翻译方向切换按钮:中→英 / 英→中
  • 当前选择的翻译引擎:Google / DeepL
  • 一键翻译状态:已激活/未激活

功能区域(快捷工具)

  • 翻译历史(时钟图标)
  • 个人词典(书本图标)
  • 使用统计(图表图标)
  • 帮助文档(问号图标)

底部区域(快速设置)

  • 快捷键显示:当前设置Ctrl+Shift+T
  • 场景模式快速切换:技术|商务|社交
  • 高级功能开关:语法检查、学习模式

【设计亮点分析】

1. 信息层级清晰 最重要的功能放最显眼的位置,次要功能用图标表示,高级功能收起来但容易找到。

2. 渐进式披露 新用户看到的是简洁界面,主要是翻译开关和模式选择。熟练用户可以快速访问历史记录、个人词典等高级功能。

3. 状态反馈明确 用户总是知道当前是什么状态:什么模式、什么引擎、功能是否开启。

【设置页面设计】

设置页面按功能分组:

基础设置

  • 快捷键自定义
  • 默认翻译方向
  • 翻译引擎选择

智能功能

  • 场景自动识别开关
  • 个性化学习开关
  • 翻译质量偏好

数据管理

  • 翻译历史清理
  • 个人词典导入导出
  • 云同步设置

关于插件

  • 版本信息
  • 使用帮助
  • 反馈渠道

第二步:让Claude帮我设计交互流程

有了界面布局,还需要设计用户的操作流程。这个很重要,决定了用户用起来是顺手还是别扭。

我问Claude的话

基于ChatGPT设计的界面布局,我需要设计详细的交互流程。

核心场景:
1. 用户第一次安装插件,需要引导设置
2. 用户日常使用:在网页上快速翻译
3. 用户偶尔需要:查看历史、调整设置
4. 用户遇到问题:翻译不准确,需要反馈和调整

请帮我设计:
1. 新用户引导流程:让用户快速上手
2. 日常翻译的操作步骤:要最简化
3. 高级功能的发现和使用路径
4. 错误处理和用户反馈机制
5. 不同设备和网站的适配考虑

我希望交互设计能体现"渐进式复杂度":简单用户用得爽,复杂需求也能满足。

Claude的交互流程设计

【新用户引导流程】

第一次安装后的引导:

步骤1:欢迎页面

  • 用友好的语言介绍插件作用
  • 展示3个主要使用场景:GitHub讨论、Reddit参与、邮件回复
  • 一个"开始体验"按钮

步骤2:快捷键设置

  • 显示推荐的快捷键:Ctrl+Shift+T
  • 让用户试按一次,确认可以正常工作
  • 如果冲突,提供其他选项:Ctrl+Alt+T、Ctrl+Shift+E

步骤3:场景体验

  • 在一个练习输入框里让用户输入中文
  • 引导用户按快捷键看翻译效果
  • 展示不同场景模式的差异

步骤4:个性化设置

  • 询问用户主要使用场景(可多选)
  • 根据选择推荐默认设置
  • 告知高级功能位置,但不强制设置

整个引导过程控制在2分钟内,用户随时可以跳过。

【日常翻译操作流程】

最简流程(90%的使用场景):

  1. 用户在任意网页输入框内输入中文
  2. 按下快捷键Ctrl+Shift+T
  3. 插件自动识别场景,选择合适的翻译风格
  4. 2秒内完成翻译并替换原文
  5. 右下角显示小提示:翻译完成,Ctrl+Z可撤销

带选择的流程(需要特定翻译风格):

  1. 用户输入中文后,右键选择"翻译选项"
  2. 弹出小菜单:技术风格、商务风格、社交风格
  3. 选择后立即翻译并替换
  4. 记住用户选择,下次在类似场景自动应用

【高级功能的发现路径】

翻译历史功能:

  • 触发方式:点击插件图标 → 历史记录标签
  • 展示内容:最近50条翻译记录
  • 操作选项:重新使用、添加到个人词典、删除记录
  • 搜索功能:可以搜索历史翻译内容

个人词典功能:

  • 发现路径:设置页面 → 个人词典
  • 添加方式:从翻译历史添加,或手动添加
  • 展示形式:中文-英文对照表
  • 管理功能:编辑、删除、导入、导出

智能学习功能:

  • 触发时机:用户修改翻译结果时自动提示
  • 提示内容:"是否记住这个偏好?"
  • 学习展示:在设置页面显示学习进度和效果
  • 控制选项:可以关闭学习功能或清除学习记录

【错误处理和反馈机制】

翻译失败时:

  • 显示友好错误信息:"网络不稳定,正在重试..."
  • 自动切换备用翻译引擎
  • 如果都失败,提供离线词典的基础翻译
  • 给用户选择:重试、手动翻译、报告问题

翻译质量问题:

  • 在翻译结果旁边显示小图标:👍 👎
  • 用户点击后询问:"哪里需要改进?"
  • 提供选项:语法问题、用词不当、语气不对、语境错误
  • 收集反馈用于改进翻译质量

快捷键冲突:

  • 检测到冲突时主动提醒用户
  • 提供替代快捷键选项
  • 引导用户到设置页面自定义

【不同场景的适配考虑】

网站适配:

  • GitHub:识别代码块,不翻译代码内容
  • Reddit:支持Markdown格式保持
  • Gmail:邮件正文和标题分别处理
  • Discord:支持表情符号和@用户名保持

设备适配:

  • 桌面端:支持所有功能,界面完整
  • 触屏设备:按钮更大,支持触摸操作
  • 小屏幕:界面自适应,隐藏次要信息

输入法适配:

  • 支持各种中文输入法
  • 处理输入法候选词状态
  • 避免在输入过程中误触发翻译

第三步:让Gemini帮我做视觉设计

交互流程设计好了,接下来要考虑视觉设计。虽然功能很重要,但界面好不好看也影响用户体验。

我问Gemini的话

我需要为Chrome插件做视觉设计。产品定位是专业但友好的工具,目标用户是程序员、外贸人员、留学生等。

设计需求:
1. 整体视觉风格:现代、简洁、专业
2. 色彩方案:要支持浅色和深色主题
3. 图标设计:功能图标要直观易懂
4. 文字设计:中英文都要清晰易读
5. 动效设计:适当的动画增强体验

设计约束:
- Chrome插件界面空间有限
- 要考虑不同分辨率和缩放比例
- 不能太花哨,要专注功能
- 要符合Google Material Design规范

请帮我制定视觉设计方案,包括色彩、字体、图标、布局的具体规范。

Gemini的视觉设计方案

【整体设计风格】

设计理念:简约现代,专业可信

  • 追求"看起来很专业,用起来很简单"
  • 避免花哨装饰,专注信息传达
  • 体现AI智能感,但不过度科技化

视觉特征:

  • 大量留白,信息层次清晰
  • 圆角矩形,柔和亲和
  • 适度阴影,增强层次感
  • 一致的间距和对齐

【色彩设计方案】

主色调(品牌色):

  • 主蓝色:#2196F3(智能、专业、可信)
  • 辅助蓝:#1976D2(强调、按钮)
  • 浅蓝色:#E3F2FD(背景、提示)

功能色彩:

  • 成功绿:#4CAF50(翻译成功、正确状态)
  • 警告橙:#FF9800(需要注意、警告)
  • 错误红:#F44336(错误、失败状态)
  • 中性灰:#757575(次要信息、辅助文字)

双主题支持:

浅色主题:

  • 背景:#FFFFFF
  • 卡片:#F5F5F5
  • 文字:#212121
  • 边框:#E0E0E0

深色主题:

  • 背景:#121212
  • 卡片:#1E1E1E
  • 文字:#FFFFFF
  • 边框:#333333

【字体设计规范】

中文字体:

  • 主要:系统默认(PingFang SC / Microsoft YaHei)
  • 备选:苹方、微软雅黑、思源黑体

英文字体:

  • 主要:Roboto(Google推荐,易读性好)
  • 备选:San Francisco、Segoe UI

字体大小层级:

  • 大标题:18px,用于页面主标题
  • 中标题:16px,用于区块标题
  • 正文:14px,用于主要内容
  • 辅助:12px,用于次要信息
  • 小字:10px,用于状态提示

【图标设计系统】

图标风格:

  • 线性图标,2px线宽
  • 24x24px标准尺寸
  • 圆角处理,与整体风格一致
  • 支持双色调(主色+辅色)

核心图标设计:

  • 翻译:两个箭头围成圆圈(↻)
  • 设置:齿轮图标(⚙️)
  • 历史:时钟图标(🕐)
  • 词典:打开的书本(📖)
  • 统计:柱状图(📊)
  • 帮助:圆圈里的问号(❓)
  • 场景切换:三个小点(⋯)

状态图标:

  • 成功:绿色对勾(✓)
  • 失败:红色叉号(✗)
  • 加载:蓝色转圈动画
  • 警告:橙色感叹号(⚠️)

【布局设计规范】

间距系统:

  • 最小间距:4px(元素内部)
  • 小间距:8px(相关元素间)
  • 标准间距:16px(区块内部)
  • 大间距:24px(区块之间)
  • 最大间距:32px(页面边距)

组件尺寸:

  • 按钮高度:36px(主要按钮)、32px(次要按钮)
  • 输入框高度:40px
  • 图标按钮:32x32px
  • 卡片圆角:8px
  • 按钮圆角:4px

【动效设计】

微交互动画:

  • 按钮点击:轻微缩放(0.95倍),150ms
  • 悬停效果:阴影加深,200ms
  • 翻译过程:进度条动画,实际耗时
  • 状态切换:淡入淡出,300ms

反馈动画:

  • 成功提示:绿色对勾从小到大出现
  • 错误提示:红色警告图标轻微摇摆
  • 加载状态:蓝色圆圈旋转动画
  • 内容更新:内容淡出再淡入

页面转场:

  • 设置页面:从右侧滑入
  • 弹出层:从下方向上弹出
  • 提示框:淡入+轻微缩放

【响应式设计】

不同尺寸适配:

  • 400px宽度:标准桌面显示
  • 320px宽度:最小兼容尺寸
  • 高分辨率:图标和文字自动缩放

缩放适配:

  • 100%:标准显示
  • 125%:放大显示,保持比例
  • 150%:大号显示,适合视力不好的用户

第四步:用AI制作原型界面

有了设计规范,接下来要制作可交互的原型,让团队能看到具体效果。

我的原型制作策略

我决定用分层的方式做原型:

  1. 先做静态界面,确定布局和视觉效果
  2. 再加交互逻辑,验证用户流程
  3. 最后做动效展示,完善用户体验

我问ChatGPT的话

我要制作Chrome插件的界面原型。基于前面的设计方案,我需要:

1. 静态界面原型:展示各个页面的布局和样式
2. 交互流程原型:展示用户操作的完整流程
3. 响应式效果:展示不同尺寸下的适配
4. 动效展示:关键交互的动画效果

我没有专业的设计工具,希望用简单的方法制作原型。请推荐制作方案:
- 推荐什么工具或方法
- 制作的步骤和重点
- 如何快速验证设计效果
- 如何收集团队和用户的反馈

目标是用最少的时间做出能清楚表达设计意图的原型。

ChatGPT的原型制作建议

【原型制作工具推荐】

方案一:Figma + AI插件(强烈推荐)

  • 优点:免费、在线协作、现在有强大的AI功能
  • AI能力:自动生成界面布局、智能组件推荐、文案生成
  • 适合:所有人,特别是设计小白
  • 学习成本:低,AI辅助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

AI插件推荐:

  • Figma AI:官方AI功能,可以根据描述生成界面
  • Automator:自动生成组件和布局
  • Content Reel:AI生成真实的内容和文案
  • Magician: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标和界面

方案二:HTML+CSS快速原型

  • 优点:直接在浏览器中测试,接近真实效果
  • 适合:有一定前端基础的团队
  • 好处:可以直接转化为开发代码

方案三:在线AI设计工具

  • Uizard:用AI把手绘草图变成数字原型
  • Galileo AI: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完整界面
  • 适合: 完全不会设计的人,但定制化程度较低

【制作步骤和重点】

第一阶段:静态页面(1-2天)

主要页面:

  1. 插件弹出窗口主界面
  2. 设置页面
  3. 翻译历史页面
  4. 个人词典页面
  5. 帮助页面

制作重点:

  • 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制作
  • 准备好各种状态的界面(正常、加载、错误)
  • 制作双主题版本(浅色、深色)
  • 准备不同内容长度的示例

第二阶段:交互流程(2-3天)

核心流程原型:

  1. 新用户引导流程
  2. 日常翻译操作流程
  3. 设置修改流程
  4. 错误处理流程

制作重点:

  • 所有按钮都要可点击
  • 页面间的跳转要顺畅
  • 表单验证要有反馈
  • 异常情况要有处理

第三阶段:细节优化(1天)

优化内容:

  • 添加加载动画
  • 完善状态提示
  • 调整间距和对齐
  • 检查不同屏幕尺寸的效果

【快速验证设计效果】

内部验证:

  1. 团队成员轮流操作原型
  2. 记录操作中的困惑和问题
  3. 测试不同的使用场景
  4.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目标

用户验证:

  1. 找5-8个目标用户测试
  2. 给他们真实的使用任务
  3. 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
  4. 收集反馈和改进建议

验证重点:

  • 用户能否快速找到核心功能?
  • 新用户引导是否清晰?
  • 操作流程是否符合预期?
  • 界面信息是否容易理解?

【收集反馈的方法】

团队内部反馈:

  • 定期设计评审会议
  • 在线协作工具的评论功能
  • 问题和改进建议清单

用户反馈收集:

  • 用户测试录屏分析
  • 简单的问卷调查
  • 一对一深度访谈
  • 在线反馈表单

反馈处理原则:

  • 优先解决阻塞性问题
  • 区分"想要"和"需要"
  • 考虑实现成本和收益
  • 保持设计的一致性

原型制作实战过程

最终选择的制作方案

经过比较,我选择了Figma + AI插件来制作原型,原因:

  1. 免费够用,团队协作方便
  2. AI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
  3. 可以根据我的文字描述直接生成界面布局
  4. 有很多Chrome插件的模板可以参考
  5. 可以直接分享给用户测试

用AI制作原型的实际过程

第一步:用Figma AI生成基础布局

我直接在Figma里用AI功能,输入描述:

请设计一个Chrome插件的弹出窗口界面,大小400x600px,包含:
- 顶部标题和设置按钮
- 中间翻译功能区域,有中英文切换按钮
- 底部功能图标区:历史、词典、统计、帮助
- 使用蓝色主题,现代简洁风格

AI直接给我生成了一个基础布局,虽然不完美,但是省去了从零开始画框框的时间。

第二步:用Content Reel生成真实内容

原型里需要真实的文案和示例内容,我用Content Reel插件:

  • 自动生成了技术、商务、社交三种场景的翻译示例
  • 生成了真实的GitHub issue内容作为演示
  • 填充了设置页面的各种选项文案

第三步:用Magician生成图标

我需要各种功能图标,直接让Magician AI生成:

  • 输入"translation icon, modern style"生成翻译图标
  • 输入"history clock icon"生成历史记录图标
  • 统一了图标风格,保持视觉一致性

第四步:手动调整和优化

AI生成的内容作为基础,我再根据前面的设计规范进行调整:

  • 调整颜色符合我们的色彩方案
  • 修改间距符合设计规范
  • 优化交互细节

制作过程中的发现

AI辅助设计的优势:

  • 效率提升: 基础布局10分钟就生成了,手画要1小时
  • 创意启发: AI生成的方案给了我一些没想到的布局思路
  • 内容填充: 真实内容让原型更有说服力
  • 迭代快速: 修改描述就能快速生成新版本

AI的局限性:

  • 细节控制: 具体的间距、色彩需要手动调整
  • 品牌一致性: AI不理解我们的设计规范,需要后期统一
  • 交互逻辑: 复杂的交互流程还是要手动设计

布局优化(基于AI生成的基础版本):

  • 原来设计的翻译按钮太小,用户容易点错
  • 状态指示不够明显,用户不知道当前模式
  • 设置页面信息太多,需要分组折叠

交互改进:

  • 新用户引导步骤太多,简化为3步
  • 快捷键设置需要冲突检测
  • 翻译失败时的重试按钮要更明显

视觉调整:

  • 深色主题的对比度不够,调整了色彩
  • 图标在小尺寸下不够清晰,重新设计
  • 字体大小在高分辨率屏幕上偏小

本章总结

通过AI辅助的界面设计,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功能到具体界面的转化:

设计成果:

  1. AI生成的基础界面:快速得到了专业水准的布局框架
  2. 完整的交互流程:从新手引导到高级功能,路径清晰
  3. 统一的视觉规范:在AI生成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设计系统
  4. 可用的交互原型:团队和用户都能直观理解设计意图

关键洞察:

  1. AI+人工的组合最高效:AI负责创意和基础工作,人负责优化和统一
  2. 渐进式复杂度很重要:简单用户用得爽,复杂需求也能满足
  3. 状态反馈不能少:用户要随时知道当前状态和操作结果
  4. 容错设计要考虑:异常情况的处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

最重要的是,AI工具让设计门槛大大降低了。以前需要专业设计师花几天时间的工作,现在普通人用AI辅助半天就能完成80%。剩下的20%精细化工作,也可以通过学习逐步提升。


下期预告:项目规划与开发管理,让AI帮我们制定开发计划

有了明确的设计方案,下一章我们要开始真正的开发工作。但在写代码之前,需要先做好项目管理:

  1. 学习CCPM项目管理方法:参考github.com/automazeio/ccpm的标准化流程
  2. 用Claude制定开发计划:任务分解、时间估算、里程碑设置
  3. 建立开发环境:为Claude Code使用做准备
  4. 设计代码结构:模块划分、文件组织、接口定义

**剧透:**我们会用AI工具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,让后续的开发工作更有序、更高效。而且这套方法不只适用于我们的插件项目,你的任何项目都可以用。

想知道如何用AI做项目管理吗?下期见!

AI全程驱动Chrome插件开发实战系列-第四章:UI/UX设计与交互原型 4/11

从功能到界面:设计思路的转变 之前我们讨论的都是"能做什么",现在要考虑的是"怎么做才好用"。 这个转变很关键。很多产品功能很强大,但界面设计得一团糟,用户根本不知道怎么用。特别是Chrome插件,界面空间非常有限,每一个像素都要精打细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