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错了问题

最近"GEO会替代SEO"的讨论很火。

但我运营漫画翻译工具和SlitherLinks.com这几个月,看着真实的流量数据,发现大家可能问错了问题

真正该问的不是"GEO会不会替代SEO",而是:

“我提供的价值,AI能识别吗?”


先说我看到的数据

数据观察

最近三个月,我追踪了所有流量来源,发现一个现象:

从AI推荐来的用户(GEO流量),行为数据比传统搜索用户(SEO流量)好10%左右。

具体体现在:

  • 页面停留时间更长
  • 翻页数更多
  • 查看定价的比例更高

你可能会想:那不就说明GEO更好,SEO要被淘汰了?

慢着。

再深挖一层,我发现更有意思的事:

虽然整体GEO流量质量好,但不同AI来源差异巨大:

  • ChatGPT和Bing来的用户,转化率最高
  • 其他AI(Perplexity、Claude、Gemini)来的用户,大多看看就走

这说明什么?

不是"AI流量"统一更好,而是特定用户群在用AI的方式不同。

ChatGPT和Bing的用户,已经习惯"通过对话获取答案"。他们不是在"搜索",而是在"咨询"。

这个行为模式的改变,才是关键。


AI到底在做什么?

AI对话咨询

很多人把AI当成"更智能的搜索引擎"。

这个理解是错的。

让我用真实场景给你看区别:

传统搜索(SEO):

用户搜:“漫画翻译工具” → Google给10个结果 → 用户自己点开3-5个对比 → 最终选择一个

搜索引擎的角色:索引和排序

AI推荐(GEO):

用户问:“我想自己汉化一部日漫” → AI:“你需要保持对话框排版吗?” → 用户:“对,而且有100多页” → AI:“那你需要批量翻译功能,推荐XX工具” → 用户直接点进来

AI的角色:需求顾问 + 推荐者

看到区别了吗?

AI不是在"给你10个选项让你选",而是在"帮你明确需求,然后推荐"。

这个过程中,AI做了两件事:

  1. 需求澄清(多轮对话,理解用户真正要什么)
  2. 精准匹配(从它知道的所有选项中,推荐最适合的)

这就是为什么GEO流量质量更高——不是AI技术更好,而是AI做了需求筛选。


这对SEO意味着什么?

SEO与GEO的区别

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"那SEO要完蛋了",说明你还没看透本质。

AI和搜索引擎,根本不在做同一件事。

搜索引擎解决的是:当用户知道自己要什么时,如何被找到

AI解决的是:当用户不完全知道自己要什么时,如何被推荐

你看,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

场景A:用户明确知道要什么

比如:

  • “淘宝” → 用户就是要去淘宝
  • “Python官方文档” → 用户就是要看文档
  • “gmail登录” → 用户就是要登录

这种场景,AI加不了什么价值。用户直接搜,直接点,完事。

SEO在这里的价值不会被削弱。

场景B:用户需要帮助明确需求

需求理解

比如:

  • “我想自己汉化漫画” → 用户其实不知道有专门的工具
  • “4英亩是多少平米” → 用户背后可能是在看房/买地
  • “怎么准备N1考试” → 用户需要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

这种场景,AI的价值巨大。

但注意:AI只是把用户送到你门口,具体的服务和转化,还是要靠你的网站/工具。

所以不是替代,是接力


AI在奖励什么样的人?

现在到了最核心的部分。

如果AI是"需求顾问 + 推荐者",那它凭什么推荐你而不是别人?

很多人以为答案是"SEO优化技巧",比如外链、关键词密度这些。

错了。

我通过追踪各个AI爬虫(GPTBot、Claude-Web等)的抓取记录,加上主动测试AI的推荐结果,发现了一个规律:

AI推荐的核心依据是:你对用户需求场景的理解深度 + 用户真实评价

什么意思?

举个真实例子:4英亩是多少平米

英亩换算场景

用户搜这个问题,表面需求是"换算"。

AI能答:1英亩 = 4046.86平米,4英亩 = 16187.44平米。

真实需求可能是

  • “我在看房,想知道这块地够不够用”
  • “4英亩大概是什么概念?几个足球场?”
  • “买这么大的地要注意什么?”

如果你的内容只是给出换算公式,AI可能推荐你,也可能不推荐。

但如果你的内容是:

  • 换算逻辑(为什么是这个数字)
  • 日常应用场景(4英亩≈2.5个足球场,适合建小型农场…)
  • 关键信息提示(买地注意事项、不同地区的规划限制…)

AI更可能推荐你。

为什么?

因为AI的目标是"让用户满意",而不是"给出技术上正确的答案"。

你对场景的理解越深,AI就越可能判断"这个内容能真正帮到用户"。


另一个案例:律师算滞纳金

律师算滞纳金

前几天遇到一个律师朋友,他需要算一个复杂案子的滞纳金和利息。

他试了GPT和豆包,没有一个AI能算对。

为什么?

因为这个计算涉及多个条件判断、复利计算、还有法律规定的特殊处理。AI理解了规则,但执行不了。

最后怎么解决的?

  1. 把完整的计算规则发给AI
  2. 让AI生成Excel公式
  3. 在Excel里批量计算大量数据
  4. 人工验证结果

看到了吗?

AI做了"理解"的部分,但"精确执行"还是要靠工具。

这就是AI和网站/工具的关系:

  • AI:理解需求,推荐方案
  • 网站/工具:提供深度服务,完成交易

它们是互补的,不是竞争。

而且,能提供这种"精确执行"能力的工具,在AI时代反而更有价值

因为AI把用户的需求理解得更清楚了,推荐得更精准了。


关键洞察:场景理解能力才是护城河

AI守门人

现在你应该能看出来了:

GEO时代的护城河,不是SEO技巧,而是场景理解能力。

什么叫场景理解能力?

就是你能回答:

  • 用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我的产品/内容?
  • 他们的真实痛点是什么?
  • 我的方案为什么比其他选择更适合?

这些问题,在SEO时代也重要,但在GEO时代变得更重要了。

为什么?

因为AI会替你"面试"每个内容创作者

它会看:

  • 你的内容是泛泛而谈,还是针对具体场景?
  • 你的用户评价是真实的,还是刷出来的?
  • 你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,还是只是功能堆砌?

那些只靠SEO技巧、内容质量一般的站点,在AI时代会越来越难。

那些真正理解用户、提供实际价值的创作者,AI会主动推荐。

这就是我说的"AI是更好的守门人"。


实战路径:如何让AI识别你的价值

说了这么多理论,具体怎么做?

基于我这几个月的实践,分享两个策略:

策略1:主动训练AI

训练AI

对,你没看错,AI也需要被"训练"。

具体怎么做?

定期用不同场景的问题去问AI(ChatGPT、Claude、Perplexity等):

  • “我想自己汉化漫画”
  • “有没有保持对话框排版的翻译工具”
  • “汉化组用什么工具效率高”
  • “日漫翻译,图片上的文字怎么处理”

如果AI没推荐你,或推荐了竞品,纠正它。

短期内,你的对话历史会影响AI对你的推荐。

长期来看,随着更多用户的类似反馈,AI会逐渐认为"这是事实"。

这是水磨工夫,但有效。

为什么?

因为AI的推荐不只基于训练数据,也基于实时反馈。你的每次纠正,都是一个信号。

策略2:场景化内容覆盖

场景化内容

不要只写"我的产品有什么功能",要写"我的产品适合什么场景"。

具体怎么做?

每个场景,单独一个页面。

比如你做漫画翻译工具:

❌ 功能列表式: “支持批量翻译、OCR识别、多语言…”

✅ 场景化描述:

  • 页面1:“汉化组翻译100页漫画,保持对话框位置,只需15分钟”
  • 页面2:“个人汉化爱好者,零技术门槛,拖入图片即可开始”
  • 页面3:“商业翻译团队,支持多人协作,统一术语库”

为什么要这样做?

因为用户问AI的问法千变万化,你要覆盖所有可能的"入口"。

而且,我从服务器日志能确认:AI爬虫确实在抓这些内容。

我能看到ChatGPT的GPTBot、Claude的Claude-Web、还有其他AI的爬虫,它们会定期访问我的网站。

那些场景描述清晰、用户评价真实的页面,抓取频率更高。

策略3:真实的用户评价

用户评价

这个最重要,但也最容易被忽视。

在你的网站上展示用户评价,尤其是那些提到"通过AI找到你"的评价。

比如: “在ChatGPT上问漫画翻译工具,推荐了这个,用了之后就是我要的”

这类评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:

正向循环系统

AI推荐你 

  ↓

用户来了,体验好

  ↓

用户留下评价提到"AI推荐"

  ↓

这个评价被AI看到(训练数据或实时爬取)

  ↓

AI更倾向推荐你

  ↓

循环强化

 

这不是"技巧",这是系统。


什么人应该关注GEO?

新机会

说到这里,你应该能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关注GEO了。

如果你是以下这些人,GEO是为你打开的新流量入口:

  1. 优质内容创作者
    • 你写的不是泛泛而谈的科普文
    • 而是针对具体场景的深度分析、实战经验
  2. 优质服务提供者
    • 你不是靠低价竞争
    • 而是靠专业能力、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
  3. 优质工具开发者
    • 你的工具不是功能堆砌
    • 而是真正解决某个场景的痛点
  4. 能理解更多需求场景的人
    • 你能看到用户表面需求背后的真实需求
    • 你能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

这些人,在SEO时代可能被埋没(因为不懂优化技巧)。

但在GEO时代,AI会主动发现并推荐他们。


但也有人不适合

如果你是以下这些人,GEO对你可能是威胁:

  1. 靠SEO技巧获取流量,但内容质量一般的站点
    • AI会直接给答案,用户不需要点进你的网站了
  2. 只提供简单信息聚合,没有深度内容的站点
    • AI能做得更好,你的价值被替代了
  3. 靠广告变现,需要大量泛流量的模式
    • GEO流量更精准,但体量可能更小

这不是说这些人就完蛋了,而是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定位。


所以,GEO会替代SEO吗?

回到最开始的问题。

不会。

但GEO会改变游戏规则:

从"谁的SEO技巧好",回到"谁提供的价值更实在"。

这对真正做产品、做内容、做服务的人来说,是好事。

因为AI是更公正的"守门人"。

它不看你有多少外链,不看你关键词密度多少,不看你花了多少钱买排名。

它只看:你能不能真正帮到用户。

用户满意,给好评,AI就推荐你。 用户不满意,负面评价,AI就不推荐你。

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

好的会越来越好,差的会越来越难。


最后说一句

价值浮出水面

如果你现在就在做好东西——

  • 写真正有深度的内容
  • 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
  • 开发真正解决问题的工具

但苦于不懂SEO,流量一直起不来。

那GEO对你来说,是机会。

因为AI在寻找像你这样的人。

你需要做的,只是让AI看到你,理解你

具体怎么做?

  1. 主动测试:用各种场景问题去问AI,看它推荐谁,如果不是你,纠正它
  2. 场景覆盖:把你对用户需求的理解,写成场景化的内容
  3. 真实评价:让满意的用户留下评价,尤其是那些提到"通过AI找到你"的

这不是优化技巧,这是价值翻译。

你把已经在做的好东西,翻译成AI能理解的语言。

仅此而已。


AI时代,真正有价值的人,不会被埋没。

而GEO,就是让价值浮出水面的新通道。

GEO会替代SEO吗?你可能问错了问题